点击下载生意通,与百万生意人谈生意!

菊花

相关词条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无病虫为害,叶浓绿,茎通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远,芽头丰满。除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为插穗,在18-21℃的温度下,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质以素沙为好,床上应遮荫。全光照喷雾插床无需遮荫。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一张带腋芽的叶片扦插,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
栽培
 塔菊(十祥锦)
菊花品种繁多,头状花序皆可入药,味甘苦,微寒,散风,清热解毒。这就是药菊。按头状花序干燥后形状大小,舌状花的长度,可把药菊分成 4 大类,即白花菊、滁菊花、贡菊花和杭菊花四类。在每一类里则根据原产地取名。在白菊花类里,以产安徽亳县的亳菊品质最佳,其次如河南武陟的怀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河北安国的祁菊,浙江德清的德菊等。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今日菊花仍然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菊花:清净、高洁、长寿 、吉祥 、我爱你、真情
  菊花(红):喜恋
  菊花(白):诚实君子
  菊花(黄):失恋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春菊:为爱情占卜
  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
  瓜叶菊:快乐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纯情,坚强
  万寿菊:友情
  矢车菊:纤细、优雅
  麦秆菊: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
  鳞托菊:永远的爱

菊花传说

   菊花,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古时候,从中国驶出一条大船,载了12个贵族童男童女,为寻找长生不老药面远航海外。作为交换,他们携带最为贵重的物品—金菊花。后来大船遭遇了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被迫在那里住下,繁衍子孙,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的人们就自称“日本帝国”。日本国旗上被大家误认作太阳的图案实际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征符号也是一朵16瓣菊花。
  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一书: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桓景回乡,遍告乡亲,于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就世代相传了。
  关于插菊花的习俗,也是来自于日本的一个传说。在日本古时候,春天里,为了祭祀农神(当时在日本民间的化身是一只鸽子,《古事记》描述此神“上光高天原(齐国),下照苇原中国(日本)”),农民们纷纷采集菊花(其实,有部分日本人祖祖辈辈都没有菊花,这是很悲剧的一件事),并插在头上,以表示对农神的尊敬。由于这个习惯很普及,大家便在后来把这个习俗叫做插菊花,以至于干菊出现后,一年四季都有插菊花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要这样的祭祀呢,在日本传说里,如果不在秋天被插菊花的话,在春天,第九天大魔王就会出来肆虐,他的魔力无边,可以使妇女无法生育,使男人也能产子,还可以破坏农作物(这是自然灾害对古人的影响吧)。于是便有了这个习惯,由于第九天大魔王没有性别而且头部和鸽子很像,所以后来被简化成鸽子的形态受到人们的祭祀。可惜的是,这个习俗并没有延续至今,只保留了插菊花的习惯,而这个起源的传说却被人们遗忘。当然,说道起源,这还是来自于中国插茱萸的习俗,据《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在传入日本的时候,由于日本使者来进贡的时候没有弄清楚茱萸是什么植物,便草草用菊花代替了。

菊花花会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1983年,开封是以菊花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黄花分外香。开封菊会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植根于开封大地,深深植根于开封人民心中。它所产生的影响,就其广度而言,已远远超过了开封的地界,名扬海内外;就其深度而言,已远远超出了“赏菊”的特定含义,而是作为一种成功的载体和平台,展示着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着经贸、旅游的“大戏”,推动着开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开封菊会之所以能够在古城热土上深深植下根来,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描述就可见一斑。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闻名遐迩。每逢重阳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廷内也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赏菊游人“婆娑于市”、“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之类的记载。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封人民酷爱菊花的传统习俗更浓。每年金秋10月,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养菊、赏菊者甚众,花市售卖菊花和沿街叫卖菊花则自成独特的风景,市园林部门还多次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1983年开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为“菊花花会”的会期。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已成为开封乃至河南众多旅游资源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菊会时节,全市展菊多达300万盆、品种1300个,形成了“满城尽菊黄”的壮观景象。由于历届菊会的推动,开封的养菊技艺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历届全国菊花品种展赛中,开封参赛菊花艳压群芳,取得了“四连冠”的好成绩。而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菊花专项大赛中,开封参赛菊花更是一鸣惊人,夺得大奖总数第一、金奖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3项桂冠,“开封菊花甲天下”成为不争的事实。
  综观开封菊会发展历程,人们可以看到它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
  一是菊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举办的第一届菊会,主会场设在禹王台公园,展菊不过两万余盆。分会场仅有龙亭公园、汴京公园、铁塔公园和大相国寺等4家。当时,全市展菊也不过20余万盆、品种800余个。而菊会发展至今,情况则大为改观。如今年菊会,设在龙亭公园的主会场展菊就多达10万盆,另有陪衬花卉两万盆。分会场则有铁塔公园、汴京公园、禹王台公园、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包公祠、翰园碑林、山陕甘会馆、延庆观等10个。市区大街干线、重要交通路口和市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门前均摆放菊花,全市群众纷纷在庭院、阳台和房前屋后摆放菊花。全市展菊多达300万盆、品种1300个,形成了“满城尽菊黄”的壮观景象。景点数量、制作水平和艺术效果也今非昔比。首届菊会主会场禹王台公园仅有四五个景点,艺术形式单一。而第二十届菊会主会场龙亭公园则有8大展区、16个景点和两个展室,展线从公园南大门(即午门)一直伸延到北大门,长达1100米。其中主景点“八骏庆菊”占地1000多平方米,比首届菊会主会场全部景点的占地面积还大。本届菊会主会场景点布展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如“动静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菊花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等,创意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历届菊会的推动,该市的养菊技艺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如多头菊的培育已由过去的5头发展到目前的16头;大立菊已由过去的1000余朵发展到目前的4000余朵,并培育出了多色大立菊;盆景菊、壁挂菊、塔菊等造型艺菊的培育均取得惊人的进步。为适应近几年菊会提前举办的要求,“短日照”、“长日照”菊花培育技术也日臻成熟。开封菊花的品质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历届全国菊花品种展赛中,
  二是菊会内容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该市菊会举办伊始,就以“菊花搭台、经贸唱戏”为主旨。经过多年的发展,“菊花台”越搭越大,已发展为“菊花、文化搭台”;“经贸戏”越唱越响,已发展为“经贸、旅游唱戏”。近些年来,我市菊会不仅举办菊展,还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民俗表演、书画笔会、摄影展览、文化书市等文化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经贸洽谈、产品促销、招商引资、风味小吃展销等经贸活动,开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促销活动。来我市参加菊会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多,截至目前累计已有数千万人次,其中包括国家领导人,各部委领导,各盛市领导,各国嘉宾,中外客商和中外游人。慕名采访开封菊会的中央、盛市级新闻单位已有百余家,开封菊会的盛况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均多次刊播。其中中央电视台在多个节目中对开封菊会进行了详细报道,并邀请我市园林界人士和社会其他各界人士作为嘉宾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室,录制了大型电视片《菊》上、下集,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三是菊会的旅游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显著。菊会作为我市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其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来,每年举办菊会,与旅游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行各业均随之兴旺。为迎接菊会和办好菊会,我市城市建设、特别是园林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广大干群的工作作风经受了考验。开封菊花的产业化生产也随着菊会的持续举办被带动起来。目前,我市禹王台公园、龙亭公园、汴京公园、铁塔公园、天波杨府和南郊、北郊、东郊、西郊等处均设有菊花生产基地,其中南郊魁庄于1999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菊花之乡”。通过菊会期间经贸活动的开展,该市与外地客商达成的交易额逐年递增,近几届菊会期间达成的交易额少则几亿元、多则十几亿元,显示出“会展经济”的规模优势。历届菊会的直接旅游收入也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首届菊会主会场门票收入仅几万元,而第十九届菊会主会场门票收入则有300余万元。市园林处5大公园在历届菊会中的门票收入累计数千万元。
  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民俗表演、书画笔会、摄影展览、文化书市等文化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经贸洽谈、产品促销、招商引资、风味小吃展销等经贸活动,开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促销活动。参加菊会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多,截至目前累计已有数千万人次,
  开封菊会之所以能够在古城大地逐年壮大,更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实践证明,开封菊会已成为开封众多旅游资源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它的成功举办对扩大开封的改革开放、提高开封知名度、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与外界的经贸交流、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历届菊会均受到市四大班子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市各界的大力支持。
  光阴荏苒。开封菊会在漫长的历程中更加成熟,并由市级节会晋升为省级节会。可以相信,只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立足于与时俱进、机制创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不断完善,开封菊会的生命力必将更加强大。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