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生意通,与百万生意人谈生意!

毽球

相关词条
似排球场,中间挂网(男子网高1.60米,女子网高1.50米),两项团体赛每方各3人,每局15分,决胜局为每球得分制。比赛时运动员用脚踢球,不得用手、臂触球,在本方场区内最多只能击4次球。
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 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何人首创?这早就是我国体育专家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有一种传说认为;毽“创自辕黄帝”。当时叫“毱”,不叫毽,是练习武士的一种器具。“毱”在中华大字典中解释为“皮毛丸”显然,“皮毛丸”与毽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又一传说认为:“创自岳武穆,用箭之翎,配以金石之质,抛足而戏,以释军闷。”此种传说没有可靠的佐证,而且,“箭”与“毽”又不相同。也是不足为信的。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467——499年)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
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死踢毽子。”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至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因此,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以北京为例,每遇城乡庙会,各路能手,步行相聚,观摩、比赛,培养新手,甚是热闹。 (郭七正《踢毽子》)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河北的杨介人,浙江的谢叔安,河南的路锦城等等,数不胜数。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各种踢法丰富多彩,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争奇斗胜,使观者眼花缭乱,惊叹不已。我国传统的踢毽运动,日趋完善。
人再次进行了表演,还拍了电影纪录片。
  1933年10月举行的全国体育运动会上,踢毽子同拳术、摔跤、弹弓、剑术等民间运动项目一起,又进行了比赛。上海运动员周柱国、北京运动员溥子衡和金幼申分别获普通踢的前三名,浙江运动员谢叔安获第四名。上海运动员陈鸿泰获特别踢(交踢、北京叫小毽股)第一名,上海运动员周柱国和北京运动员金幼申分别获特别踢的第二、三名,第四名为河南运动员路锦城获得。比赛后,北京运动员金幼申、溥子衡二人,还在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大学、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多场表演,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但是,此后踢毽子运动衰落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民族体育运动才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0年,北京市吸收了在街头靠踢毽子糊口的艺人参加了杂技团,专设了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踢毽子运动还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
  1961年6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飞毽”的电影,介绍了踢毽的运动的历史和踢法,推动了这一运动的发展。天津、上海、保定、哈尔滨等地参加踢毽子的人越来越多。上海电视台也形象地向广大观众推荐踢毽运动,上海《青年报》还组织了全市中学生“红花怀”踢毽比赛,历时两个多月。
  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参加踢毽子的活动人数逐年增加,全市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的大约三十五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比赛。1982年,哈市一三六中学初中三年级女生王丽萍,用1小时28分多钟,以5684个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市中、小学生踢毽子比赛的双脚踢(盘踢)第一名。这个成绩,远远超过了1933年10月,全国性体育运动会踢毽第一名4986个的成绩。
  在我国著名的“毽乡”之一河北承德,也出现了新气象。家家有毽,人人善踢,逢年过节,更是热闹,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踢毽的活动,为节日增添了特有的喜庆气氛。

【毽球场地设施与器材】

  第一条:场地
  第一款 场地面积
  比赛场地采用羽毛场双打场地,长11.88米,宽6.1米。场地上空6米以内(由地面计算)和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
  第二款 界线
  比赛场地应按平面图(图1)画出清晰的界限,线宽4厘米,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面积之内。较长的两条边界叫边线,较短的叫端线。连接场地两边线的中点与端线平行的的线叫中线。中线将场地分为均等的的两个场区。在中线两侧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叫限制线(此线包括在限制区内)。中线至限制线的距离为2米。
  第三款 发球区
  距两端线中点两侧各1米处向场外各画一条长20厘米与端线垂直的短线叫发球区线(此线不包括在发球区内)。发球区线向后无限延长的区域叫发球区。
  第二条 球网
  第一款 球网的规格
  球网长7米,宽76厘米,网孔2厘米见方。球网上沿缝有4厘米宽的双层白布,用绳穿起,将球网张挂在网柱上。球网必须挂在中线的垂直上空。球网为深绿色。网柱安在中线以外,距边线50厘米处。
  第二款 球网的高度
  球网的中部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1.60米(男子),1.50米(女子)。网的两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必须相等,两端的高度与中间的高度相差不得超过2厘米。
  第三款 标志杆与标志带
  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交接处,各系有一条宽4厘米,长76厘米的白色带子,叫标志带.在球网上连接标志带外侧应系有两根有韧性的杆,叫标志杆。两杆内侧相距6米。标志杆长1.20米,直径1厘米,用玻璃纤维或类似的材料制成。标志杆应高出球网上沿44厘米,并用鲜明对比的颜色画上10厘米长的格纹。
  第三条 毽球
  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没支羽毛宽3.20—3.50厘米。毽垫直径3.80-4厘米,厚1.30-1.50厘米。毛管高2.50厘米。
  毽球的高度为13-15厘米。毽球的重量为13-15克。

【毽球竞赛规则-队员组成】

  第一款 比赛队由6人组成,上场队员3人,其中队长1人(左臂应佩带明显标志)。比赛前,各队应将参赛队员(包括替补队员)的姓名、号码登记在记分表上。未登记的队员不得参加比赛。
  第二款 也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增加单人、双人毽球赛,规则与3人制大体相同,记分可采取直接得分法。
  第三款 教练员和替补队员应坐在指定的位置上。
  第五条 队员的场上位置
  第一款 双方队员必须站在本方场区内。
  站在靠近球网的两名队员从左至右分别为3号位和2号位队员,靠近端线的队员为1号队员(图2)。 场上队员的位置必须与登记的轮转顺序相符合。
  第二款 发球的位置
  发球的一方,2、3号位的队员在发球队员的前方,彼此间相距不得少于两米。球发出后,双方队员可以在本方场区内任意交换位置。
  第三款 每局比赛结束之前,队员的轮转顺序不得调换。
  (图二)
  第六条 教练员和队长
  第一款 比赛成死球时,教练员和队长有权要求暂停或换人。在暂停时间内,教练员可以进行场外指导,但不得进入场区。
  第二款 比赛进行中,场上队长有权向裁判提出询问或要求解释,但必须服从裁判的最终判决。
  第七条 服装
  第一款 比赛队员应穿着整齐划一的运动服和毽球鞋或运动鞋。
  第二款 场上队员上衣的前后须有明显的号码,号码颜色须一致,并与上衣颜色有明显的区别。号码应清晰可见,背后的号码至少高20厘米,胸前的号码至少高10厘米,笔画至少宽2厘米,同队队员不得使用重复号码。队员不得穿戴任何危及其他队员的服饰。

【毽球竞赛规则-比赛细则】

  第一款 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
  第二款 比赛前选择场区或发球权。第一局结束后双方交换场地和发球权。
  第三款决胜局开始前,正裁判员召集双方队长重新选择场区或发球权。决胜局比赛中,任何一队先得8分时两队应交换场地。交换时,不得进行场外指导。交换场区后,双方队员的轮转位置不得变换。经记录员查对后,由原发球队员继续发球。如未及时交换场区,一旦裁判员或一方队长发现时,应立即交换。比分不变。
  第九条 暂停
  第一款 比赛成死球时,教练员或队长可以向裁判员要求暂停。
  第二款 暂停时,教练员可以在场地外进行指导,但场上队员不得出场,也不得与场外其他任何人讲话,场外人员不得进入场内。
  第三款 每局比赛中,每队可以要求两次暂停,每次暂停时间不得超过30秒钟。某队在一局中请求第三次暂停,应判该队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
  第十条 换人
  第一款 在比赛中成死球时,教练员或队长可以向裁判员要求换人。换人时,场外人员不得向队员进行指导,场内队员不得离开场地。
  第二款 每个队员在每一局比赛中换人不得超过三人次。
  第三款 替补队员在上场前,应在记录台附近作好准备,换人时间不得超过15秒钟,否则判该队一次暂停。如该队在该局已暂停过两次,则判该队失发球权或对方得一分。
  第四款 教练员或队长要求换人时,应向裁判员报告下场和上场队员的号码。
  第五款 比赛中因故被取消比赛资格的队员,不能继续参加该场比赛,可由替补队员替换。如该队在该局已换人三人次,或场外无人替换时,则判为负局。
  第十一条 局间间隙
  一局比赛结束,下局比赛开始前,中间最多可有2分钟时间,供两队交换场地、换人和记录员登记号码,双方教练员在不影响上述工作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场外指导。
  第十二条 发球
  第一款 发球
  发球队员须站在本方发球区内,用手持球,将球抛起,用脚踢向对方场区,使比赛进行。发球队员必须在发球区内发球,在球发出后才能进入场区。发球时2、3号队员不得有任何掩护动作,否则,判由对方发球。
  第二款 发球失误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判为发球失误:
  1。队员发球时,踏及端线或发球区线及其延长线;
  2。球未过网、触网或触及标志杆;
  3。球从网下穿过;
  4。球从标志及其延长高度以外过网;
  5。球触及任何障碍物,或在进入对方场区前触及本队队员;
  6。球落在界外;
  7。发球延误时间超过5秒钟;
  8。裁判员鸣哨后球坠落在地上。
  第三款 当发球队失误时,应判失发球权,由对方发球。
  第四款 重发球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须重发球:
  1。在比赛进行中,球挂在网上(最后一次击球挂网除外);
  2。在比赛进行中,毽毛和毽垫在飞行时脱离;
  3。在裁判员鸣哨之前发球;
  4。在比赛进行中,其他人或物品进入场区。
  第五款 发球次序错误
  当球发出后,裁判员发现队发球次序错误,则判该队失发球权,并恢复正确位置。如犯规队已得分,应取消队因该次发球次序错误所得的分数。
  第十三条 轮转顺序
  第一款 某队取得发球权时,应先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然后由轮转到1号位队员发球。
  第二款 新的一局开始前,可以变换本队队员的轮转顺序,并填好位置表交给记录员。
  第十四条 比赛进行中的击球与附加动作
  第一款 每队在将球踢入对方场区前,在本方场区最多只能有三人次共击球四次。
  第二款 每个队员可以连续击球两次。
  第三款 不得用手、臂触球。但防守队员在手臂下垂不离开躯干的前提下,拦网时手球不判违例。
  第四款 球不得明显地停留在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
  [罚则]违反第十四条第一至四款均为违例,判由对方发球或得1分。
  第十五条 网上球
  在比赛进行中球触及两标志杆以内的球网为好球,球触标志杆为失误。
  第十六条 触网
  第一款 比赛进行中,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两标志杆以内的球网,均为触网违例。
  第二款 队员击球后,触及标志杆或标志杆以外的球网、网柱、网绳或其他物体,不为违例。
  第十七条 进入对方场区和空间
  第一款 过网击球为犯规。
  第二款 比赛进行中,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进入对方场区的空间。
  第三款 队员若用头攻球时,必须在限制线以外,但落地时两脚可落在限制线以内。防守队员在限制区内,头部无意识触球过网不判违例。
  第四款 在比赛进行中,除脚以外,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及中线。脚不得完全越过中线。
  第十八条 死球与中断比赛
  第一款 球触地及违例为死球。
  第二款 中断比赛:其他人或物品进入比赛场区;更换损坏的器材;运动员发生意外事故等。发生以上情况,裁判员应鸣哨,中断比赛和恢复比赛。
  第十九条 计胜方法
  第一款 接发球队失误,应判对方得一分;发球队失误,则判由对方发球。
  第二款 某队得15分并至少比对方队得多2分时,则为胜一局。如比分是14比14,比赛应继续进行,直至某队领先2分,方为胜一局。
  第二十条 判定和申诉
  第一款 一场比赛中,正裁判员的判定是最终判决。
  第二款 只有场上队长可以对裁判员的判罚当场提出询问或要求解释,正裁判员应及时予以解释。
  第三款 申述比赛队对裁判员的判罚有争议,比赛时必须服从裁判员的裁判,比赛后可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正裁判员亦应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毽球大事记】

  一、毽球的历史
  踢毽源于古时蹴鞠,与蹴鞠同宗、同源,是蹴鞠的一个分支。据文物考证,蹴鞠起源于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其原始形态为用脚在地面蹭蹴石球相撞击。西汉是比赛型蹴鞠和表演型蹴鞠成型之时,而六朝隋唐宋乃是蹴鞠盛行之年代。现代毽类运动包括毽球和花样踢毽两个项目,起步于二十世纪中期。现代毽类运动从初兴就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毽类运动得到迅速普及,广泛开展于工厂、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当中。随着毽类运动的蓬勃兴旺,全国和地方性毽球组织相继成立。与此同时,竞赛体制基本完善,全国锦标赛、职工赛、学生赛、国际邀请赛等竞赛制度相继建立。进入九十年代,毽类运动又先后跻身于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同时,毽类运动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先后在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开展起来,并成立了国际组织,建立了世界锦标赛制度。
  二、协会基本情况
  1.协会领导机构
  中国毽球协会成立于1987年。1996年4月在辽宁锦州进行了协会的最近一次换届改选,产生了中国毽球协会第三届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如下:
  顾问:艾青、齐宝纯
  主席:李元
  副主席13人,后增补公冶民同志为副主席。
  秘书长兼司库:殷佳珍
  副秘书长:高迎键、王刚、郑胜先、杨学维
  2.竞赛规则
  早在1984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就试行了《花毽竞赛规则》。中国毽求协会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实践于1997年出版了《毽求竞赛规则裁判法》。2001年,出版新的《毽求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3.理论培训和研讨
  中国毽求协会自成立以来注重提高裁判员和教练员的理论素养,先后组织过多次毽球理论研讨会以及裁判和教练培训班。最近一期研讨会于2002年在深圳宝安区新安湖小学举办,名称是:全国毽球训练工作暨科研论文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7篇,其中14篇获一等奖,16篇获二等奖。最近一次培训班即2003年全国毽球、花毽裁判员培训班于2003年在江西宜春举行。
  4.裁判队伍
  1.1990年4月国家体委下发〈〈毽球裁判员技术等级实施办法〉〉。
  2.1991年1月批准第一批国家级毽球裁判员共9人:芮耀慈(北京)、李春恒(天津)、岳金铎(辽宁)、刘景和(黑龙江)、齐世洪、于业成(上海)、高章宁(湖北)、高崇光(广东)、吴宝盈(四川)
  3.1995年6月批准第二批国家级裁判共12人:吴彤(北京)、张崇仁(天津)、董少为(河北)、郭贤成(山西)、刘显波、赵千(辽宁)、于泗汰(吉林)、杨小凤(上海)、张晋祁(河南)、张伟华(湖北)、刘俊波、王结(四川)
  3.2001年6月批准第三批国家级裁判共16人:方正涛(北京)、孙弘、马爱生(江苏)、郭捷、张东升(河南)、宋玉玲、李萍、邱汉祥、张林泉(湖北)、黄小臻、李应斌、段忠勇、杜绍义、吴新民(广东)、易强、曹延秋(重庆)。
  三、全国性毽球赛事活动和事件
  1.1984年毽球被列入国家体委正式开展的体育比赛
  2.1985年4月 首届全国毽球锦标赛
  3.1995年毽球进入民运会
  4.1996年毽球进入农运会
  5.1999年毽球进入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每年的全国锦标赛,职工、学生毽球赛已形成制度。
  四、国际性赛事和对外交流
  1.1993年首届国际毽球邀请赛在重庆举行,95、97年又相继在武汉、合肥举行第二届、第三届国际毽球邀请赛。
  2.1996年7月中国男女踺球队(来自哈尔滨铁路局)一行10人访问了匈牙利、德国和芬兰。
  3.1988年、1992年和1996年中国踺球队相继赴日本、德国和泰国参加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届世界民族传统体育节。
  4.1998年中国毽球队分别赴越南和德国进行交流。
  5.2000年我国广东的中山和惠州都举行了国际毽球邀请赛。
  6.2000年中国花毽队赴香港表演取得巨大成功。
  7.2003年11月,东南亚运动在越南举行,中国毽球协会派员观摩了其中的毽球比赛。
  五、国际毽联
  1.1999年11月,国际毽球联合会在越南成立,发起国家和地区为:中国、越南、匈牙利、德国、老挝、中国台北、中国香港、荷兰。
  会议选举产生了国际毽联的领导机构:
  主席:戴文忠(中国)
  副主席:张维力(越南)
  彼得(德国)
  亚诺斯(匈牙利)
  秘书长:殷佳珍(中国)
  副秘书长:阮春贤(越南)
  芭芭拉(德国)
  2.国际毽联第一次执委会于2000年7月在匈牙利召开。会议接纳芬兰为会员国。会议决定,2003年前毽球世锦赛设男女团体、男女单人、男女双人和混双7个项目。
  3.国际毽联第二次执委会和代表大会于2001年9月在中国无锡召开。会议接纳韩国、柬埔寨为会员。会议同意使用现行的毽球竞赛规则为国际毽球赛规则。
  4.国际毽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和执委会于2002年10月在德国召开。香港申办了2003年的世界毽球锦标赛。会议决定由王钧接替戴文忠担任国际毽球联合会主席。国际毽联副主席张维力(越南)由张光忠(越南)接替。会议还决定第四次代表大会和执委会于2003年在香港举行。
  5.国际毽联成立以来,分别于2000、2001和2002年在匈牙利、中国和德国举办三届世界锦标赛。由于SARS影响,第四届世界锦标赛未能如期在香港举行。现在正等着越南方面的答复。
  6.国际毽联现有会员13个,泰国和缅甸表示有兴趣加入国际毽联。
  六、挂牌和命名
  二00一年十二月授予广东深圳新安湖小学“中国毽球刍鹰学校”称号。
  二00二年二月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建立“中国毽球训练中心”。二00二年六月授予武汉三角路中学“中国毽球腾飞学校”称号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