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生意通,与百万生意人谈生意!

三寸金莲

相关词条
  
中国后,莲花作为一种美好、高洁、珍贵、吉祥的象征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为中国百姓所接受。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莲花占有相当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故而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是无疑的。另外,在佛教艺术中,菩萨多是赤着脚站在莲花上的,这可能也是把莲花与女子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当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因此,后来的小脚迷们往往又根据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以四寸之内者为银莲,以大于四寸者为铁莲(关于这种说法见最后一段)。于是言及金莲势必三寸,即所谓三寸金莲。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金莲成了小脚的代名词。
  至于三寸金莲的“三寸”有极言其小的含义。其实并非一定要小到三寸。考缠足起于五代时期(公元960年前后),并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这期间不知更换了多少朝代,各个时期的度量衡也不尽相同,如果说一定要“三寸”,那么,要哪个朝代的“三寸”就成了大问题。缠足是纯粹的民间行为,它是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并没有严格的尺度。足的大小观念在女性群体中的比较中产生,当然有愈缠愈小的趋势,以至于有小於三寸的小脚,但这绝不是主流,因为这样的小脚几乎是不能走路的,可以说这是一双废脚。所以是不足为训的。当时公认的标准是:脚缠得小而又能走路方为美足,这样的小脚一般在三至四寸之间(10—13.2 cm)。
  现代还有人把三寸左右的小脚称作“金莲”,把四寸左右的小脚称作“银莲”,五寸左右的小脚称作“铁莲”,这实在是毫无根据的杜撰,而且甚属滑稽,与正统的缠足民俗相去甚远。事实上,一个女子,只要双足缠成尖形并且四趾弯向足底,就一律称之为金莲,至於金莲的大小则另有别论。这才是缠足民俗的本原含义。

客家妇女的不缠足

  客家女人的特点之一是“不缠足”。在清代之前,妇女缠足是普遍现象,但在客家地区却难得一见,连富有之家都是如此。缠足往往被视为婚嫁的障碍。究其原因:一是地处山区,出门远走不便;二是有碍于上山下田干活。由于特殊需要,在客家人眼中,妇女能干与否较之相貌重要,所以,有些地方干脆把儿媳妇称为“薪臼”,表示既要会砍柴,又要会椿米。
  有关客家妇女不缠足的记载,屡见诸于文献史籍。如《清稗类钞·风俗类》中说:客家妇女“向不缠足,身体硕健,而运动自由,且无施脂粉及插花朵者”。客家妇女不缠足,以“天足”为美,乐于做“大脚蛮婆”,若有极个别缠足者,反倒会嫁不出去,终身要做“老姑婆”。双足解放了,行动操作矫健灵活,所以客家地方向来很少有固守闺房的小姐,多有“把犁同铁汉”的健妇,这亦其独特的民俗特色。

京剧《三寸金莲》

  演出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京剧团
  主要演员:刘薇、陈鸿钧、陈幼玲、王洪博、吴作萍、肖颂红、高兴瑞
  由武汉市京剧团创排的《三寸金莲》,在武汉剧院一亮相便引起了轰动。由于戏里复活了几近绝迹的“跷功”,演绎的又是冯骥才颇具争议的同名小说中的故事,所以还未演出之前就已炒得沸沸扬扬,不仅吸引了很多外地戏迷,就连多年未出家门的老专家也来到剧场一饱眼福。
  批判把玩缠足的畸形心理
  《三寸金莲》特邀江苏的著名导演石玉昆执导。石玉昆认为,既然选用“跷功”,就是要讲述一个批判裹足旧俗的故事,与冯骥才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图是一样的。
  该剧的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主角是嫁入大家族的贫家女戈金莲。她在幼年时被奶奶裹足,虽然痛苦难耐,却恰恰凭着这双“三寸金莲”嫁入了富户人家。通过两次赛小脚,从失宠到得宠,戈金莲由痛恨裹足变成这一封建习俗的卫道者。但是当女儿牛俊英又面临裹足时,戈金莲的善良人性与传统观念发生了碰撞,最终放弃了要女儿缠足。
  15人跳“足尖舞”满台跑跷
  一行行踩着跷的“小脚”女子疾走如风,主角戈金莲率众女眷上街一起示威、展示小脚。石玉昆告诉记者:“这是第六场场景,也是全剧最有意思的地方。”他解释道,这段表现的是一批打着“莲界万岁”横幅的小脚女人集体上街示威,她们认为缠足是中国妇女固有的一种美学追求。14名演员在主演戈金莲的刘薇率领下,用身段、舞蹈和跑圆场来展示跷功。
  石玉昆说:“这批跑跷的人物中年龄最小的十三四岁,最老的都七八十岁了。里面还有个彩旦,是由一名已60岁的男演员扮演的,还有一位老旦也在队伍当中。原先最多只是主角踩跷表演,这样集中地群体展示跷功,在过去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半年前她们开始练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别说是跑圆场,就是踩着跷走路都很困难。现在她们的指甲都有些变厚,脚上磨得都是老茧,有的脚面都变形了。在这场戏中,紧接着有一群穿着丝袜和高跟鞋的天足会的女孩子出场,在舞台上两拨女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三次“足尖舞大赛”
  饰演戈金莲的刘薇在这出戏里要整场用足尖行走表演。石玉昆告诉记者:“全剧共有三次赛小脚的场景,还专门设置了极具现代感的T型台。现在刘薇虽然在舞台上穿着软跷,但她已习惯了穿着硬跷,所以她踩着跷走台步、跑圆场、下腰、翻身、平转、舞蹈等,都非常流畅。”
  彩排的第二天一早,原以为连日来疲劳的刘薇会蒙头睡到中午,没想到她一早就爬起来为当晚的首演做准备。刘薇说:“这出戏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难得,我很感谢导演给了我这个机会。团里为了这出戏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也都投入很大,春节期间剧组一天也没休息,全都到团里来排戏。这出戏大概要演两小时五十分钟,从第一场到第七场,基本上就是我一个主角,我要从16岁一直演到金莲的女儿长大,时间跨度非常大。但通过这出戏,我也学到了很多舞台经验。”刘薇专门选择了最难的“硬跷”足足练了大半年。可刘薇一再要求记者,千万别再提她因练跷脚肿 得又红又亮看着吓人那些事,她说:“吃这些苦都是我心甘情愿的,算不了什么。”
  故事从天津改到湖北曲艺山歌掺和进唱腔
  剧组在征求了冯骥才的同意后,将京剧《三寸金莲》的故事发生地从天津移到了湖北,在一些带有调侃性的人物——如男旦的唱段中融入了楚剧、汉剧等湖北地方剧种的唱法。
  据介绍,该剧大胆吸收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现代乐器,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等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加入了大提琴、贝司、吉他,把较单调的京剧配器音色变为京剧传统音乐+民乐+西洋乐+现代音乐的立体配乐,原有的9人伴奏编制也扩大到了32人。尽管伴奏看似小型混合乐队,但在演奏过程中,京剧以锣鼓为“板”的传统并没有改变,仍能感受到京剧的“原汁原味”。
  据介绍,在唱腔方面,处处突出“情”的主题。在全新配器的配合下,旋律大方、流畅。部分唱段巧妙地糅合了其他艺术品种的旋律和风格,如天津时调、苏州评弹、山歌等,诙谐、幽默。为了吸引现代观众,《三寸金莲》为人物设计唱腔借鉴了“样板戏”的一些手法;而在表演和舞台整体呈现方面,则大量借用了话剧和影视剧的表现手段,戈金莲生活的大宅子就如同一个摄影棚。
赞助商链接